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,因身體接觸到某一種或多種之過敏原(包括食入、吸入、皮膚接觸、注射進入),引起皮膚內小血管急速擴張,而在皮膚表面形成膨疹。膨疹在24小時內會自動消除,但在過敏原未完全離開身體或是不斷再接觸到過敏原時,膨疹將反覆的發作。大多數蕁麻疹為急性發作,在數天後會自動康復;但若反復發作超過 6 星期以上,則稱為慢性蕁麻疹。
常見引起蕁麻疹之原因:
急性蕁麻疹常只由單一原因引起,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由單一或多發性原因造成。
1. 飲食:
海鮮(尤其生食者) | 蝦、蟹、貝類、不新鮮的魚 |
含酵母菌或經過發酵處理的食物 | 養樂多、健素糖、表飛鳴、優酪乳、麵包、饅頭、蛋糕、布丁、乳酪、醋 |
含人工食品添加物(如人工色素、防腐劑、抗氧化劑、香料…等) | 市售飲料(汽水、果汁、茶…等)、醬菜、各種罐頭食品、零嘴(糖果、餅乾、蜜餞…等)、泡麵…等 |
堅果類食品 | 花生、核桃、腰果、杏仁、胡桃 |
含咖啡因者 | 巧克力、咖啡、可樂、茶、可可 |
某些水果 | 芒果、草莓、蕃茄 |
含酒精的飲料或菜餚 | 所有酒類 |
其它 | 蛋、牛奶、香菇、竹筍、殘留農藥的青菜 |
2. 藥物:所有藥品、維它命及健康食品皆有可能,較常見者如一些消炎藥物(如阿斯匹靈)、抗生素…等。
3. 感染:
細菌性:牙齒疾病(如蛀牙、牙周病)、鼻竇炎、尿路發炎…等。
黴菌性:如念珠菌感染、足癬(香港腳)、甲癬(灰趾甲) …等。
病毒性:如B型肝炎、某些濾過性病毒引起之感冒…等。
寄生蟲感染:如滴蟲感染、腸道寄生蟲…等。
4. 吸入性過敏原:如花粉、黴菌孢子、粉塵、動物毛髮、小蟲的分泌物或排屑物之微粒…等
5. 內分泌:如甲狀腺功能異常、荷爾蒙(某些女性之蕁麻疹發作與生理周期有關)。
6. 物理性因素:導至物理性蕁麻疹,如搔抓、壓力、陽光、冷、熱、運動、水等因素。
如何避免接觸過敏原:
慢性患者應記錄飲食日記及膨疹發生的時間、程度,以找出可能的食物過敏原(飲食日記應包括食物、茶水飲料、藥物、健康食品及補品、零嘴…等) 。
對曾經因服藥而引起蕁麻疹的患者,應請教醫師,將可疑藥物名稱記下,看病時先告知醫師可能會過敏的藥物。
慢性患者若有其它身體不適(如蛀牙、鼻竇炎、尿道炎、腸胃不適),應儘速就醫治療,以避免感染性過敏原長期在體內作遂。
避免到灰塵和煙霧多的地方;對羽毛過敏者,不可飼養小動物;對花粉過敏者,不要插花、栽花。家中最好不要鋪地毯;並隨時保持空氣流通。
物理性蕁麻疹的患者應避免引發之物理性因素即可。
蕁麻疹應注意的其它護理工作:
沐浴方面
可以使用肥皂或沐浴乳。
儘量少洗熱水,熱水易使血管擴張,而使膨疹更厲害。
止癢方面
按醫師指示,局部使用冷敷或止癢藥膏。剪短指甲,避免對局部搔抓,而造成皮膚損傷。